2025-4-1最初之不觉如何产生
徒弟:
1.一念不觉的当下这一刹那,堕入了二元世界里,那么,没有堕入二元世界的佛还有没有呢?疑问就是此一念无明动时,觉性海中还有没有剩下觉悟的佛陀在了? 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我详细回答一下,也可以帮助其他有此疑问的徒弟解开疑惑。 一、 你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问题: (一)法界会不会由于“一念迷”而致使整个法界都成为众生? 答案:不会! 理由: 1.十法界是个常相。 众生成佛,法界没有增,众生迷,法界也没有减;迷者自迷,觉者自觉。众生一念不觉的迷,既不是真迷(假名迷,其实始终是清净本然的),也无法促使整个法界同时跟着迷。因为,法界始终是觉的,如《圆觉经》中佛对普眼菩萨说: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所以,“空花”乱起乱灭,不影响“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2.法界始终清净。 此大圆满觉之法界,纯一清净,既无众生,也无诸佛,名字都没有,哪里还会有佛与众生的差别?也就不会有你认为的众生“一念迷”法界就会跟着有迷的事情出现。 如果一定要命名此法界,那只能说此唯一法界是法身毗卢遮那佛。无始无终,不生不灭;如果一定要问是如何展示清净之幻现的,那只能说,报身卢舍那佛是毗卢遮那佛的始终如一的展示,当然,报身卢舍那佛也是始终清净的。 3.众生一念迷无关法界的清净。 倘若,有一念迷,法界都会陷入迷中,那么,一念觉,法界众生也应该都会觉悟。可是,法界中,无量诸佛都已成佛,现在这个世界也有修行者不停出现觉悟的现象,那为什么法界众生依旧没有都觉悟或消失? 所以,众生的迷与悟,无关法界的始终清净,众生之自迷自悟,是个体幻现的自迷自悟。 4.世界是众生业感的幻现。 法界由一念迷而幻现地水火风山河大地有情众生,那也是一念迷者自性中的幻现,是清净中自业的幻境自现,与众生以及山河大地无关。如《楞严经》中:“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何以知之?比如,人看到水是水;饿鬼看到水是血;天人看到水是琉璃;龙看到水是宫殿;鱼看这个水,就如同人看空气。 所以,世界是什么,不是这个世界已经确定是什么,而是众生业感认定是什么。 (二)谁来唤醒无明众生再回到觉海? 答案:从世俗谛角度来说,由于无量诸佛菩萨,因地中所发无尽大愿,成就果地中无量化身,对八法界(六道与罗汉辟支佛)启发其建立成佛誓愿,此被启发者,经三大阿僧祇劫福慧功德积累,而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 从圣义谛角度来说,一真法界,究竟圆满,无佛也无众生,更无诸佛成就与众生成佛,当然,也就不会有“谁来唤醒无明众生”这样的问题。
二、以前的一个问题。 上次有个徒弟问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放在这里,一同探讨。
她问:“八识产生之前,一念妄动之前,我们众生是处在一个什么状态?比如说在哪一界或者哪个阶段?或者说以哪种模式存在呢?” 现在,基于以上的回答,再补充一些解释: 《楞严经》中说“云何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这说明,一切幻相本质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同时,也没有从什么状态产生一个八识的问题,八识本不生,只是幻现。 唐代僧人复礼禅师曾作《真妄偈》曰:“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从真有妄生,此妄何所止?无初即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而无终,长怀懵兹理。愿为帀玄妙,析之出生死。” 这说明,妄不是真的有妄,妄本来也是真。从这个角度讲,八识当然也是真。 另外,《诸法无行经》中说:“明无明一相,知是为世尊”。 这说明,无明烦恼,都是自性(明)清净本然的展示。 在《圆觉经》中说“善男子。譬如患瞖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瞖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瞖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瞖。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这说明,空花由瞖而起,八识的存在也是幻觉所生。 综上所述,既然虚空本来不生空花,所以,八识也无法从清净中生,所以,八识只是众生迷时(有翳时)的妄见。
|
GMT+8, 2025-4-30 14:31, Processed in 0.008275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