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 › 师父指导 › 查看内容

2025-7-28对释永信破戒的正确看法

2025-8-1 10:59| 发布者: 智空师父| 查看数: 100| 评论数: 0

摘要: 2025-7-28对释永信破戒的正确看法 一、讲法缘起 最近网上传播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被有关部门发现有破坏戒律等问题,我看到有些人对此发表了一些不够理性的评论。另外,佛教界也没有多少人出来就这个事情做一个指 ...

2025-7-28释永信破戒的正确看法


一、讲法缘起

最近网上传播少林寺方丈信被有关部门发现有破坏戒律等问题,我看到有些人对此发表了一些不够理性的评论另外,佛教界也没有多少人出来就这个事情做一个指导性开示,来引导信众正确理解此事,所以,我想就此讲一下我的看法。

二、如何看待释永信破戒事件

第一个问题,破戒现象并非罕见

僧人破戒的情况,古往今来曾有之,实属平常。建立戒律的规范,那就一定有持戒的,也一定有破戒的,只是,这次破戒之人是一个有名望的法师而已。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曾有戒法师,如提婆达多比丘、善星比丘、暴志比丘尼、宝莲香比丘尼,等等,最终他们都堕落地狱,为自己承担了破戒所带来的后果。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的目的是规范出家人的行为,使出家人依靠持戒,脱离轮回之苦,但是,佛教的出家人基本都来自世俗世界,每个人的修行因缘各不相同,修行过程各不相同,成就果位也各不相同。个别出家人没有持守戒律而堕落,这样的结果也不是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的初衷。

我们往往期望有高僧住世帮助众生。比如,虚云老和尚,出家以来一直坚持维护佛法,坚守佛门戒律,实修实证,成就开悟,甚至到老年之后,还要忍受非常多的磨难,历经种种考验,他的身体力行体现出一个菩萨利益众生的风范。

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看到类似于释永信这样修行有过失的法师。比如,此前有新闻报道,泰国有一名女子,为筹措赌资,蓄意引诱僧人破戒,导致多位寺院住持犯戒,泰王获悉后大为震怒,下令整顿佛教界。

当大家看到这些有名望的法师有破戒行为后,就骂佛教,诋毁佛教,甚至说佛教不可信,等等,这都属于情绪化的言行,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的行为只能代表自己,无法代表整个佛法。

所以,我的态度是:无论佛教界发生正面或负面事件,我们不需要因此而偏执地全盘定或者定佛教,这均属正常现象,不需要大惊小怪,过度反应。

第二个问题,出家人应如何面对?

作为僧人,我们知悉此事后,应该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要这些事情视为一种对自己的警策,引以为戒。我们要悲其堕落,更应自省,要严守戒律,精进修持。

此外,我们出家人要更加努力的去坚守修行的道气,树立持戒的清净道风,等等。此乃每位僧人的本分和责任,也是对释迦尼佛救我们的恩德的报恩表现

第三个问题,在家佛教徒应如何对待?

作为居士,不应因此丧失信心。因为,佛陀的教法真实无谬,诚实可信,我们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非依赖某个人,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整个佛教,不能从一个人的破戒怀疑甚至妄言整个佛教僧众都破戒。

对于在家修行人,应该多观察他人的功德,赞叹他人的功德——因为,我们通过随喜他人的功德,可以积累自己的功德,从而对修行有利。不必要无意义地批评出家人的破戒行为——何况,你如果是一个在家居士,尤其是受了菩萨戒的居士的话,你应该知道,是不可妄评僧众过失的。

只有僧团有权依律评议,且需依律如法处置。例如,中国佛教协会已注销其戒牒。

所以,对于在家人来说,没有资格评议僧人优劣。如果由于讲释永信而参与太多的是非评说,甚至说了过分的话,了口业,反会损伤自身道业。

第四个问题,一般非佛教徒应如何认识?

对于社会大众,包括非佛教信仰者,我劝大家,最好以理性态度看待此事。当然,我们也不是认同他的行为。

毕竟破戒是个别现象,难以完全避免,这些行为对社会的破坏效应,相较佛教利益众生之功,实微不足道。我们要确信正法——尤其是佛陀教法的教功德对有情众生的利益。

所以大家要以一个平等的、公正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就如同理性看待社会个别犯罪现象一样。

三、修行的真义

我想结合释永信的事情来探讨一下修行的真实义趣是什么?修行,站在大乘的角度来说,主要完成几件事情:一个是成就证悟空性的智慧功德;另一个就要实现去除烦恼的解脱功德;还有一个是推动建立救度众生的济世功德。

完成自己证悟空性功德的事情来说,释永信的事情影响到我们了吗?没有!就去除烦恼的这个修行过程来说,释永信的事情影响到我们了吗?也没有!就推动建立救度众生的功德来说!同样也没有影响到我们,由此可见,释永信的事件与我们个人的修行没有关系,他修得好与坏,也由他自己来负因果,与我们无关。

所以,修行来说,修行是非常个人化的自修自证的事,我们重点要专注自己的修持。除非我们参与或传播是非造作口业,落了因果否则的话,他的行为不影响我们的修行进步

四、以古鉴今,正确理解释永信事件

唐太宗问奘三藏曰:朕欲树功德,何者为最?

奘曰:法假人弘,唯度僧为最。
  太宗谓玄奘法师曰:朕欲斋僧,但闻僧多无行,
何?
  奘法师曰:
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岂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
  太宗恍然曰:朕自今以后,虽见小沙弥,犹如敬佛!”

大家由此公案,当得深刻启示。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提到出家人可以分为四种僧:义僧、世俗僧、哑羊僧和无惭愧僧。

须知,僧团之内,圣凡共处,鱼龙混杂。这个典故里的“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无瓦砾”,表述了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释永信破戒这件事以后,就不能由于看到一人之失,而否定全体僧宝。

再者,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中有云宁可有戒可犯,不可无戒可破 ”,就是说不可由于怕犯戒而不敢受戒,不可由于看到释永信犯戒,就失去出家受戒的信心。

为什么呢以出家人身份修行,纵使破戒,堕入恶道的话,犹如把空心球体压入水里一样,一放手,又会浮出水面,终得解脱。凭借出家功德,使堕落三恶道的时间也不会很久,报尽之后,依然可以借助曾经出家的功德因缘而证得果。

比如莲花色比丘尼,她有一世由于唱扮演角色的需要,穿了一次出家人的衣服,由此因缘,来世就出家修行了,但是,由于善根不足,出家以后如释永信一样破了根本戒,命终之后,堕落地狱经劫受大苦报;值释迦牟尼佛出世,出地狱得生人道,依前世出家功德与因缘再次出家为僧,最后,证得阿罗汉果。你看,虽然犯戒堕落地狱,但是,依靠出家功德,再次做人,出家修行后依然可以证阿罗汉果。所以,出家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可能不得已而破戒也要努力出家修行。当然,我们出家肯定不是为破戒而出家的,这里旨在显明出家功德殊胜,是成就圣道的快车道。

理解以上的论述以后,再看释永信事件,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我们对释永信一些行为亦应生敬意,敬其何种行为?

毕竟,释永信法师出家这么久,出家身份尊贵,除所破之戒外,还有不少未破之戒,这些剩余戒律持守的功德依然都在。同时,他16岁出家,受戒以后,在破戒行为之有严格持守戒律的持戒功德,对这些功德我们应该承认和赞叹;另外,释永信也有使中国佛教向世界各地弘传而利益更多众生的功德,等等。所以,我们要辩证的来看待他的行为。

我讲这些故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了解,出家人中圣凡是一体;而且出家的功德很大。一个即使如释永信一样破戒的出家人,破戒之前的功德也是存在而且值得赞叹,不可以由于他的破戒就认为他一无是处、毫无功德,罪该万死。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和评价释永信这个事儿。

五、总结

就此写一个子,也算是对这个事情的一个总结。

修行修自心,夯实因果心;

六道轮回苦,继发出离心;

众生故,善立菩提心;

无我与梦幻,证圆满佛心;

心佛众生一,善恶悉平等;

无缘兴大慈,大悲度众生。

以上是我对这个事情的感慨与对大家的指导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5-10-17 23:53, Processed in 0.027124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