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佛教教育 › 佛教宗派 › 查看内容

禅宗在福建的传衍及其法派

2011-3-9 08:11| 发布者: 慧莲| 查看数: 9511| 评论数: 0

摘要: 福建是历史上禅宗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福建禅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禅宗在福建的传衍及其法派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福建禅宗初传  慧能获得弘忍的衣钵后回到广东,隐迹山林十余年 ...
福建是历史上禅宗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福建禅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禅宗在福建的传衍及其法派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福建禅宗初传
  慧能获得弘忍的衣钵后回到广东,隐迹山林十余年,后在曹溪开法,宣扬顿教法门,开始了禅宗广为弘扬的历史。福建与广东接壤,地方志中不乏有关慧能的弟子在闽传法的记载,如福清黄檗山的正幹禅师、莆田苦竹山的千灵禅师等。因这些僧人的传法年代与慧能生活年代相距70余年乃至100余年,所以其记载也就不尽可靠。就目前所见最早的可靠资料来看,禅宗初传福建与慧能的二传弟子、南岳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入闽有关。据《宋高僧传》记载,马祖道一于天宝初年离湖南南岳入闽,肇化建阳佛迹岩(一作岭)[1],吸引了四方禅侣前来参问,尤其是闽中僧人,其中知名的有志贤、道通、明觉等。不久道一移锡江西,但对福建僧人的影响并未减弱。除道通追随道一赴江西外,闽人怀晖、慧海、怀海、隐峰等也投道一参学。以上诸僧均嗣法道一,对此后福建禅宗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可见,福建禅宗的历史是由南岳系道一禅师入闽肇化建阳佛迹岩揭开篇章的。唐咸通年间,人们在当年道一禅师结庵的佛迹岩(岭)建“圣迹寺”,此后屡经兴废。现该寺已重兴,寺仍旧名,位于今建阳市莒口乡莒口村附近。

  二、唐五代禅宗南岳系与青原系在闽的传衍

  1、南岳系的传衍
  天宝初年,马祖道一禅师入闽,率先将南岳禅法传入福建。道一移锡江西后,其得法弟子水塘和尚、惟宽禅师入闽传法。道一的二传弟子有闽人怀海的得法弟子大安、神赞,闽人怀晖的得法弟子智真等5人在闽传法。道一的三传弟子有闽人希运的得法弟子灵观,闽人大安的得法弟子文矩、师解等5人在闽传法。总的说来,南岳系自唐天宝初年传入闽中,止于昭宗、哀帝朝,懿宗朝至僖宗朝是其繁盛时期。建州、汀州、福州、漳州、泉州都有著名禅师传法,而福州是其中心,前后传法的禅师多达8位,其中以大安禅师影响最大。大安“大化闽城”[2],“尝有千僧,闽之大乘以此兴盛。”[3]

  2、青原系的传衍
  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同为慧能法嗣。青原行思禅法传入闽中较南岳系晚一代,是由其二传弟子、石头希迁的法嗣碎石和尚传布于福州。其传法年代与南岳系水塘和尚在汀州传法年代大致相近,约在德宗朝至宪宗朝。此后,终有唐之世,先后有4代共11位禅师(其中最后一代为师备1人,与师备同代的都传法于五代闽国时期)在闽传法,分布于福州、建州、泉州、漳州,福州则为传法中心。

  五代时期,在闽传法的著名禅师多达81位,大多为雪峰义存的弟子与二传弟子,尤以其二传弟子为最多,达46人。而岩头全豁的弟子与二传弟子总计仅7人。显然,五代福建是青原系兴盛时期,尤以雪峰义存的势力最盛,嗣法弟子遍布福建,而以福州最多。纵观唐五代,青原系以雪峰义存、玄沙师备、长庆慧稜、鼓山神晏等影响最大,特别是义存主持雪峰法席时,四方禅僧竞相前来参学,“冬夏不减一千五百”[4];师备历主普应、玄沙、安国三处法席,禅侣近800人,“江表学人无不乘风偃草”[5]。禅宗云门宗的创立者文偃禅师即为雪峰义存的得法弟子,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禅师则为玄沙师备的二传弟子。

  总之,禅宗南岳系率先传入闽中,至晚唐达到兴盛;而青原系虽然较晚传入,但至唐末也进入兴盛,至五代达到全盛。

  三、五家七宗在闽的传衍

  慧能禅宗发展到晚唐,一花五叶,南岳怀让法系分化出沩仰、临济两派,青原行思法系分化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称为“五家”;宋代,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杨歧二派,合称“五家七宗”。以下按其传入闽中的时间先后叙述。
  1、沩仰宗

  沩仰宗由闽人灵祐禅师开创于湖南潭州沩山,其徒慧寂告成于江西仰山,故名“沩仰宗”。今福建霞浦县建善寺为当年灵祐禅师的披剃之地。沩仰宗约于唐宣宗朝由灵祐的弟子传入闽中,其中慈惠传法闽县九峰院,双峰和尚传法侯官双髻峰,志勤先后传法闽县灵云山、罗源仙茅山等。五代时又有慧寂的弟子慧茂、道崇分别传法于福州东禅院与明月山。传法中心一直在福州。沩仰宗北宋以后在闽的法脉传承不明[6]。

  2、曹洞宗
  曹洞宗为良价禅师创于江西洞山,其徒闽人本寂禅师告成于江西曹山,故称“曹洞宗”。福清灵石山是本寂禅师的披剃之地[7]。曹洞宗约于唐咸通末或乾符中由洞山良价的弟子休静与蚬子和尚传入福州闽县东山。后二人均移锡长安。唐昭宗、哀帝时期,本寂的得法弟子行传入闽传法于闽南清溪(即今安溪)卢山。五代末,曹洞宗在闽中衰微。

  约北宋末的哲宗、徽宗朝,良价的另一得法弟子云居道膺的后代法孙善秀入闽,传法福州普贤院,曹洞宗重兴于闽中。此后,又有庆预、清了、义初、慧深相继传法福州雪峰寺。南宋末,曹洞宗在闽中再度衰微。总的说来,唐宋时期,福州一直是曹洞宗传法的中心。

  3、法眼宗

  法眼宗是由闽人雪峰义存的三传弟子、桂琛的弟子文益创立的。文益禅师在福州城西地藏院参桂琛得法,一度在侯官甘蔗洲(今福州闽侯县甘蔗)结庵。后移锡江西,继迁江苏金陵,法席大盛。因南唐主私谥文益“大法眼禅师”之号,故此法派被称为“法眼宗”。

  五代闽国末,文益法嗣入闽传法,其中清锡、慧英二禅师分别住泉州西明院与上方院。守仁、智依均在漳州龙溪罗汉院,清耸则传法福州宁德支提山寺。北宋太宗朝是法眼宗在福建的繁荣时期,以福州为盛,泉州较弱。太宗朝之后,法眼宗在福建趋于衰微。

  4、云门宗

  云门宗为闽人雪峰义存法嗣文偃创立于广东韶州云门山,故称其法派为“云门宗”。云门宗是由文偃的三传弟子于五代南唐末年传入闽中。其中自严禅师卓锡于闽西武平南安岩,省因禅师卓锡于泉州南安云台山荐国报忠禅院,二者为云门宗在福建的初传之地。云门宗在福建传了6代,大约于北宋神宗朝在福建发展至全盛,孝宗朝以后衰微。分布于闽北、闽西和闽南泉州、莆田、福州,以福州最盛,而福州的寺院又以雪峰寺为盛。

  5、临济宗
  临济宗为闽人黄檗希运的法嗣义玄开创。因义玄在河北镇州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故称其法派为“临济宗”。临济宗创立之后,先流行于北方,后传向南方,历7传,约于北宋仁宗朝传入福州闽县白鹿山白鹿寺与泉州南安云台山的凉峰弥陀寺。二者是临济宗在闽的初传之地,分别由显端与洞渊传入。此后又有2代4位禅师分别传法于建宁府与福州。由于“黄龙派”与“杨歧派”的创立并各以法派行世,宋徽宗朝之后,这两派之外的临济法脉在闽中传承不明。

  6、黄龙派
  黄龙派为临济宗第八代慧南禅师所创立。慧南一度入闽,开法同安崇胜院。后返江西,住黄龙山,法席盛于一时,故称此法派为“黄龙派”。约于北宋神宗朝,黄龙派由慧南的弟子传入福建。福州延庆院与怀安玄沙寺、闽南大罗山是其初传之地,分别由洪淮、合文、子琦传入。值得一提的是子琦,先后开法南安大罗山栖隐院、兴福寺,惠安大中山大中寺,晋江承天寺,其间居承天寺20余年。北宋徽宗朝黄龙派在福建兴盛一时,福州、泉州、漳州、南剑州皆有著名禅师传法,而以福州为最多,其中福州鼓山是南宋绍兴年间黄龙派在闽的大道场。南宋孝宗朝之后,黄龙派在闽中衰微。

  7、杨歧派

  杨歧派是临济宗第八代方会禅师创立的。方会住江西袁州杨歧山弘法,誉满东南,故称其法派为“杨歧派”。杨歧派历4传之后,于北宋哲宗朝传入闽中,了璨传法漳州净众寺,僧昭传法福州玄沙,士珪传法鼓山,善果传法福清黄檗。由于杨歧派的第五代宗杲禅师与绍隆禅师又分立径山派和虎丘派,二者各以法派行世,所以闽中除这两派以外的杨歧派于度宗朝之后衰微下去。

  径山派,亦称大慧派,为宗杲所创。宗杲于南宋绍兴初入闽,先后在福州闽县洋屿(今长乐市)结庵,继则迁泉南小溪。宗杲居福州、泉州两地,参学者颇多,后应丞相张浚之命移锡浙江径山,故称其法派为“径山派”。径山派在闽中的传衍始自宗杲入闽。宗杲在闽的得法弟子留在闽中传法者如下:

  鼎需,住福州西禅寺;守净,住福州西禅寺;昙懿,住福州玉泉;蕴闻,住福州雪峰崇圣寺;恩岳,住福州闽县白马山东禅院;弥光,住泉州南安教忠显庆寺;道谦,住建宁府崇安县仙亭山开善寺;宗元,先结茅“众妙园”于建宁府故里,后移锡建宁府竹原传法。

  南宋高宗朝末年至宁宗朝是闽中径山派的鼎盛时期,其第三代禅师在闽传法的增至10位,大多数分布在福州,少数在泉州、建宁府,亦有住汀州传法的。南宋末,径山派在福建衰微。

  虎丘派,为绍隆禅师所创。绍隆于南宋初居江苏虎丘,“道大显著”,故称其法派为“虎丘派”。虎丘派历3传,由第四代禅师枯禅自镜于宁宗朝传入闽中,初传于福州宁德凤山,继则移锡福州鼓山传法,后迁浙江。此后,有其法嗣道冲传法泉州法石寺、福州怡山与鼓山。

  这一派在南宋末分化为“破庵派”与“松源派”,各以其法派行世。

  四、元明清时期临济、曹洞两宗在闽的传衍

  1、临济宗虎丘派下属法派

  松源派即“松源崇岳派”,为崇岳禅师所创。崇岳于南宋宁宗朝奉旨住杭州灵隐,法席大盛。因其别号“松源”,故称其法派为“松源派”。松源派经历4传,于元朝初年传入闽中,由大圭正璋传入建瓯斗峰山斗峰禅寺。此后,松源派在闽传承情况不明。

  破庵派即破庵祖先派,为祖先禅师所创。祖先,别号破庵,故称其法派为“破庵派”。破庵派于南宋末度宗朝传入闽中,由其第三代可湘禅师于咸淳八年传于福州雪峰寺。元代此派流行于福州、泉州、建阳,其中以泉州开元寺最盛,有可湘法嗣妙恩、祖契相继主法席。祖契之后又有如炤、大圭继之。元末破庵派在闽中衰微。

  明崇祯初年破庵派在闽中中兴。崇祯三年(1630),圆悟禅师一度受请住持福清黄檗寺,后其弟子费隐继主黄檗。费隐通容下出隐元隆琦与亘信行弥两大弟子,隐元传法福清黄檗寺,后往日本弘法,在京都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开创“黄檗宗”,与日本临济宗、曹洞宗鼎足而立。亘信行弥传法福州、漳州。亘信住漳州南山寺时,法席兴盛。其嗣法弟子又各立门派,其中在漳州南山寺的一派称“喝云派”。南安小雪峰寺、厦门南普陀寺原属“南山喝云派”,后都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已是不拘法派了。

  2、曹洞宗下属法派

  曹洞宗的法脉于南宋末在闽中中断。明初曹洞宗由北方传至江南,仍属洞山良价的弟子云居道膺一系。明初传入福建的是嵩山少室山分枝出来的,是由正映禅师奉旨入闽重兴泉州开元寺而传入的。6年后正映移住福州雪峰,后又奉旨移锡南京灵谷寺,不久福建的曹洞宗又衰微下去。

  明万历年间,曹洞宗在南方出现“云门寺系”与“寿昌寺系”,从而进入中兴。

  云门寺系,为圆澄禅师所创,圆澄曾居浙江绍兴云门寺,故名。云门寺系于崇祯年间传入福建,圆澄的弟子明方一度居福州西禅寺与雪峰寺,继则移居闽西、闽北,后离福建。明方之后云门寺系在闽传承情况不明。
  寿昌寺系,为慧经禅师所创,慧经住江西黎川寿昌寺,故名。寿昌寺系约于明万历、天启之际传入闽中。慧经法嗣元来一度入闽至邵武“广福、宝安二兰若”传法,后回博山。天启中,元来受请再度入闽住持福州鼓山,“来集者数千余人”,不久又回博山[8]。此后,慧经另两位弟子元贤与元镜相继在闽传法。元镜开法崇安仙亭山一枝庵,后隐居武夷山石屏岩。元贤住福州鼓山、泉州开元寺。元贤主鼓山法席期间,大振曹洞宗风,开创曹洞宗“鼓山禅系”。道霈继其师元贤主持鼓山法席,继倡“鼓山禅”。此后曹洞宗在闽中渐次衰微,但至民国时仍有余绪。

  总之,慧能禅宗自天宝初年传入闽中,禅宗的南岳与青原两大系相继向闽中发展。南岳系捷足先登,使晚唐福建成为中国禅宗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青原系接踵而至,经过晚唐的持续发展,到五代时盛极一时,五代闽中几乎成了青原系雪峰义存一支的天下。五代以后,中国禅宗进入法派林立的时期,闽中亦然,五家七宗在唐宋闽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传衍与发展,尤其是两宋时期诸派并行,但南宋以后仅剩临济与曹洞两宗。尽管如此,各派仍在分蘖法派,特别是临济宗派中有派、法派众多。民国时,闽中出现佛教改革运动,特别是闽南变子孙庙为十方丛林,法派世袭制受到冲击,闽中禅宗无论是临济抑或曹洞,其法派都趋于衰微,现仅存余绪。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3-29 18:59, Processed in 0.009308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